科技节|《粒子与波动》讲座回顾
11月10日上午,中山大学科技节之“2018年物理天文科普节系列活动——《粒子与波动》主题讲座在珠海校区教学楼C207如期开始。开云手机登录中心叶贤基教授受邀主讲,珠海校区逾百名同学参加。
“为什么你们会觉得粒子性与波动性是对立的呢?因为你们牛顿力学学得太好了。”一句玩笑过后,叶贤基教授以时间为轴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粒子与波动概念的发展。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,再到牛顿,粒子的概念经历了从被提出到被忽视又被重新拾起的过程。叶贤基教授感叹“现在我们已经能实实在在地‘看到’原子并操控原子,而回首却发现,整个探究过实在是漫长而又艰辛”。

叶教授讲述粒子与波动的历史

叶教授讲解原子的探索过程
对于物质波动性的研究,叶教授通过杨氏双缝实验、泊松亮斑、麦克斯韦方程组、光电效应等经典物理现象详解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历程。在场同学听得津津有味。
叶教授总结到,科学发展的历程是曲折而又艰辛的,但不要害怕。勇敢去质疑,当真正进入物理世界的时候会发现周围是没有人的,自己很孤独。孤独和寂寞是不一样的,如果你想一直走下去,你一定是孤独的,你要学会独处。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,只要用一生的努力做好一件事,这就够了。”

师生互动答疑
听完叶教授的讲座,同学们意犹未尽。许多同学提出问题,叶教授都耐心地回答。讲座后,仍然有很多同学到讲台边围住叶教授请教。希望同学们能秉承科学精神,在科学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!

讲座结束后恋恋不舍的同学们
讲座心得
温元昊:叶教授的讲座非常不错的,比较能从物理最根本上的东西来给我们讲授,很有逻辑和层次。对我的启发蛮大的,就是一些方向性的问题,会有一两个point深有感触。
邬凯航讲座体会:在我看来,叶教授延续了前几次讲座的风格,对物理知识从源头讲起,深入浅出,其中穿插了不少历史故事,不但让我们对粒子和波动的前沿知识有了了解,更为重要的是,让我们对物理学家思考世界的方法有了认识。作为人类智商最高的一群人,他们对于一个方向的研究从来都是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逻辑性的,很多人都以为牛顿的炼金和思考神学是误入歧途,然而叶教授看来,牛顿是对物质本质的又一次尝试。每次叶教授的课,我都大有所获,叶教授讲,物理学家是高贵的,是贵族式的。他说,物理学家是孤独的,不是那种一直独处世外的孤独,是有一个时刻,自己会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。他又说,一个人,能一辈子做好一件事,就足够了。我觉得,叶教授的课,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灵。他会是一群人物理观念的启蒙人,也会影响一群人的发展。